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要闻>>正文

>> 详细新闻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细数学校“十四五”那些亮眼成绩

编辑:杜鹏        点击:          2025-10-10 15:31                作者:杜鹏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当“十四五”的时间卷轴缓缓收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发展蓝图上,早已缀满奋斗的印记。五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投身“美好汽院”建设新实践,从汽车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到产教融合的深度探索,从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到校园建设面貌的焕然一新……每一项标志性成果的背后,都是全体师生“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同心协力,更是学校与汽车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同频共振、共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回顾总结学校取得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思路,学校新闻网推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专栏,既是为了回望来时路,细数那些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收获;更是为了锚定新坐标,激发全体汽院人接续奋斗的热情。站在新的起点,愿我们以过往成就为序章,以昂扬斗志为笔锋,继续深耕汽车教育沃土,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行业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精彩华章!


“十四五”期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践行“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特色扬校、依法治校、开放活校”之路,向“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愿景稳步迈进,各项事业实现长足进步与历史性突破。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持续深化,科技支撑力显著增强;办学空间、资源、国际合作及社会认可实现突破,校容校貌焕新,汽车文化亮眼,民生福祉与开放办学成效凸显;党建提质,思政赋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源质量、毕业生竞争力与企业认可度稳步提升,特色办学成果获省市主要领导肯定,社会声誉与品牌影响力持续向好,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党建提质,组织力更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分层分类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形成百余项调研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上镜央视新闻联播,学校学习强国号上线,党建与思政工作影响力持续扩大。获批10个国家、省级样板支部、标杆院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首获教育部高校思政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高校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专项,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入选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汽车科创科普基地入驻“百校百馆”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特色办学的生动实践,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同频共振,为学校在特色发展、内涵建设道路上持续迈进注入强劲动能。

学科突破,竞争力更优。新增控制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等7个硕士学位点,至此,硕士学位点总数达到了15个,为人才培养拓宽了路径,夯实了学科发展基础。积极优化学科学院布局,对4个学院进行了更名,同时新组建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12个极具特色的学院,学科、专业及师生结构显著优化。大力推进“汽车+”学科汇聚工程,凝练出11个旗舰学科方向以及37个重点学科方向,构建起覆盖汽车全链条的学科专业体系,进而催生出6大特色专业集群,全方位强化了学科专业的协同性与综合性。“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材料与轻量化制造”“武当文化与文旅融合”3个学科群获批“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工程学学科成功跻身ESI全球前1%。

铸魂育人,培养质更佳。《基于多元协同的汽车行业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东风 HUAT 智能汽车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入选工信部“工业信息安全”和“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两项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新增21个本科专业,7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8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2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6项,新增3个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着力打造“汽车特色”系列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00余项(其中国家级1200余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获77项国家级奖励且位居全国第一,全国竞赛排名连续六年进入TOP300,“东风HUAT”车队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去向落实率稳居省属高校前列。

undefined

科研创新,产出量更丰。五年来承接产学研项目1389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83项,其中国家级41项,首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教育规划课题,跻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7专项核心攻关单位。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6项;2024年科研经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获批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鄂西北发展研究院、湖北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省级平台,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湖北隆中实验室”“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及创新平台。在Nature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多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拓展,联动面更广与英国博尔顿大学、美国凯特林大学、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等20余所海外高校新签或续签合作协议,教育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多次获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开展全日制硕士、博士层次留学生培养,实现“专升本-本科-硕士-博士进修生”全覆盖。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成鄂西北首个海外孔子学院,中非汽车发展论坛成为西非产业和学术的关注热点。在非洲布局首个实践教学平台,推动中非校企合作向“技术赋能+人才共育”的深度模式升级。

服务社会,实效性更显。出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融入“汉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服务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等方案,参与“双百行动”,承办“联百校转千果”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活动,围绕一县(区)一研究院,一企业(研发院)一团队开展科研布局,派驻“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500余人次深入企业,经验做法得到人民日报头版报道。50余篇咨询报告获省市领导批示,94项专利成果转化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券兑付金额等指标居汉外高校第一,成为地方“人才库”“科技库”“成果库”。

人才引育,队伍质更精。双聘院士2人,获批国家级人才4人,引育省级以上人才、团队近50人(个)。在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共建人才工作站;举办两届青年学者论坛、高层次人才集中签约仪式,引才经验获省市肯定。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新增博士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由15%跃升至35%。推进教师“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20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培养。

undefined

规模统筹,发展势更稳。扩建校区北区、产教大楼、教育强国楼、梅园学生公寓、李五学生公寓、北区运动场等约15万方校舍用房相继投入使用,事业收入从3.7亿元增长到8.28亿元,学校上榜高校社会捐赠收入百强榜,馆藏纸质文献增至173万余册,电子图书总量333万余册,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连年提升,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服务湖北汽车产业走廊,形成“一主四翼”办学格局。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校本科生规模、研究生规模、教师数实现跨越式增长。

智慧建设,服务效更高。建成280平方米B级数据中心机房与190平方米云服务机房,三机房160G高速互联;校园网络实现万兆到楼栋、千兆到桌面,部署无线接入点5059个,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3.5Gb,各类交换机超500台。80%的教室实现了智慧化升级,“PC门户”集成服务230余项,“企业微信”移动端集成100余项服务。完成10个系统等保二级备案,构建一体化防御体系。

undefined

文化浸润,氛围感更浓。学校深耕汽车文化沃土,以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月、志愿服务月等为载体,构建赓续孟少农“实业报国、汽车强国”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国内首部聚焦汽车工业教育的音乐剧《先生的汽车梦》,获省级最佳舞台剧。加强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建成“红途引擎汽车文化长廊”“武当文化广场”“廉园”“汽车科创科普基地”“校史馆”等文化阵地,制作《点亮》《向车而行》《载梦驰骋》等校园宣传片、画册,出版《为中国造汽车——孟少农传》等书籍,打造汽车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小品,获评湖北省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实践突出案例网络文化创意精品案例、湖北高校“最佳传播作品”等荣誉,校园车味十足。

回首“十四五”,学校锚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立足特色优势,融入汽车产业布局,投身区域发展,凭扎实举措与成果交出亮眼答卷。展望“十五五”,站在新起点,面对机遇挑战,学校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谋划发展,全校齐心谱写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新篇章,在服务汽车强国建设、湖北支点建设中彰显更大担当,贡献更多汽院力量。(审稿 刘红胜)

上一条:景旺电子访校交流,深化产教融合

下一条:学校获批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

关闭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