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汽院>>正文

>> 详细新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郝琪:深耕教坛 匠心育才铸师魂

编辑:杜鹏        点击:          2025-09-10 14:05                作者:        来源:十堰日报


“楚天名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郝琪教授:

深耕教坛 匠心育才铸师魂

从青涩学子到三级教授,她用三十年坚守诠释师者本色;从普通教师到“楚天名师”,她以赤诚之心书写育人传奇。2024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郝琪教授荣膺“楚天名师”称号,成为湖北省力学教育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材料力学”负责人,她三十年来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培养了大批优秀力学人才。

教学创新与师者情怀:用爱心点亮学子求知路

“力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有温度的科学。”这是郝琪执教三十载最深的感悟。

在她的课堂上,抽象的理论总能与生动的工程案例完美融合。讲授弯曲应力时,她带着学生设计车桥;讲解扭转强度时,她引导学生优化传动轴。这种“案例贯穿、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让枯燥的力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018年至2024年间,她主持参与10余项教研项目,建成1690分钟教学微视频、322道线上测试题、25项实验项目、18个经典汽车设计案例和8个思政案例,构建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她主持建设的《材料力学》在线课程,吸引了59万余人次点击学习,成为无数学子攻坚克难的“钥匙”。

但比教学成果更珍贵的,是她对学生的深切关怀。“每个孩子在校园里可能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这句常挂在她嘴边的话,是她从教28年来的最好注脚。

她记得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那个来自东北的少年,多门功课不及格,对学习失去信心。郝琪在章节测试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一次次交流鼓励,最终不仅力学课过关了,其他课程也陆续有了起色。这样的故事,在她的教学生涯中数不胜数。

她多年义务辅导研究生入学考试,使研究生入学率从15%提高到22.5%。连续3年担任本科试点班导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科学研究,学生承担科创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7篇。在学生眼中,郝琪不仅是“好老师”,更是“好妈妈”。

科研攻坚与学科建设:把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

科研路上,郝琪始终坚信“知识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2019年,她带领仅2人的团队,在3个月内开创性地构建了学校首个纯电动小车的碰撞安全整车有限元模型,填补了该校在该领域的空白。

“整车的零件非常多,任务量非常大。”郝琪回忆那段攻坚岁月时表示,“师生们一起讨论网格划分方法、搭建连接方式,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2020年,在学校没有力学本科专业的情况下,她毅然承担起一级学科力学硕士点建设的重任。当时湖北省只有5个力学硕士点,申报难度极大。“开始大家都是没有信心去报的。”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团队凝练学科特色,最终找到了差异化发展方向——围绕汽车动力学和固体力学的应用。

“三峡大学是水利特色,我们是汽车动力学特色。”这一定位得到专家认可,成功获批湖北省第六个力学硕士点。硕士点获批后,她又带领团队新开设《弹塑性力学》等5门力学课程,有序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郝琪教授主要从事汽车被动安全设计及轻量化领域研究,重点围绕汽车碰撞性能开展研究1。她主持了“含碰撞性能的新能源汽车车身及底盘设计”等省部级科技项目6项,横向课题5项。发表论文50余篇,EI/核心收录26篇,获批专利十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

近五年,她承担企业横向课题6项,经费300余万元。其中,“爆胎应急安全装置”项目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23年,她获批湖北省揭榜制项目“基于螺栓预紧理论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研究”,经费50万元。

与襄阳群龙公司的合作堪称产学研融合的典范。针对新能源汽车连接铜牌压铆工艺难题,郝琪团队研制出智能控制的压铆设备,解决了异形铜牌压铆后翘曲、打火等问题。该设备现已形成两条生产线,为比亚迪、吉利等企业配套,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团队建设与发展愿景: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

作为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郝琪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2023年至2024年,她带领团队招收博士、博士后4人,聘请企业导师3人,形成了汽车动力学与控制、计算力学仿真两个特色方向。

她创新建立“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教学能力上,坚持传帮带制度,帮助青年教师2年内过基础教学质量关;工程能力上,通过企业实习基地,实现新入职教师在企业实践半年覆盖率100%;科研能力上,以纵向科研例会和横向项目攻关为双主线,帮助青年教师确定研究方向;国际交流上,鼓励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现有项目国际交流人数达3人/年。

2014年至2024年,她指导的多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董焱章博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已成为汽车工程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王东雄博士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长为校轻量化科研团队负责人。近3年,团队获优秀教师6人次,优秀教师标兵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面向未来,郝琪有着清晰的规划: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基础力学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探索;建立协同性教学知识体系,解决力学基础与后期专业脱节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建设3-5个具有力学特色的实习实践基地。

“我们希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力学学科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在省内能够形成影响力。”郝琪信心满满地说,虽然该学科的基础相对薄弱,但通过引进6名博士和博士后,在新生力量的充实下,一定能够在汽车动力学等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夜幕降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力学实验室的灯光再次亮起。郝琪穿行在精密仪器之间,耐心指导学生的身影,与30多年前那个大雪夜答疑老师的身影渐渐重叠。从青丝到白发,从普通教师到三级教授、“楚天名师”,变化的是年龄与称号,不变的是那份育人初心。郝琪教授用三十年的坚守与奉献,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贡献着光与热。

下一条:【秦楚网】暖意融融!湖北汽院15名新生共庆生日

关闭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