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5月29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暑期社会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成果多元化、成果体系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3206会议室召开课程动员会,校教学督导孔焱清、副院长安军、课程负责人孙绪兵及思政课部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思政课部主任马保青主持。

会上,孙绪兵首先汇报了2022年课程建设情况。2022年度优秀实践团队指导教师方垚分享了自身经验。
马保青布置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具体安排。一,指导教师需在6月开展线下学生动员会,讲明课程的基本要求。二,指导教师需着重加强重点实践团队的建设,加强团队实践的过程管控。三,实践日志和实践报告需符合规定要求。其四,学生团队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在中青校园、秦楚网等网络宣传平台开展外宣活动。
安军结合课程任务,对课程建设提出四点要求。首先,课程是湖北省一流课程,要加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冲击国家一流课程做准备。其次,课程不同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需要指导教师严格指导,努力付出,推动成果多元化、体系化。再次,希望将课程实践成果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建设相贯通。最后,实践课程要在注重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多做创新,彰显特色。
孔焱清充分肯定了课程建设的成果,为课程建设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一,课程建设要注重教学大纲、指导性选题等教学资料的完善工作。其二,实践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安全保障,加强安全规程的建设。其三,要立足《选题指南》,基于研究方向与现实资源,促进选题多样化、特色化。其四,要加强思政实践课程经验的总结,成果经验要及时向校党委汇报,加强校党委对思政课的全面管理与指导。(审稿 计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