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王誉翔)11月14日,汽车智能制造学院举办第二期辅导员理论学习活动。工作室成员王誉翔以“深耕、破茧、致远”为主题,将其从科研“新手”到连续获批多项课题的亲身历程,生动诠释了一线辅导员如何实现从实践到理论、从事务员到研究员的精彩蝶变,为全体同仁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范式。本次分享是“头雁领航”辅导员工作室赋能辅导员群体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王誉翔以清晰的逻辑脉络,带领大家重温了自己的科研探索历程。他首先以“个人申报成果”为例,展示了近年来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随后,在“申报课题类型”部分,详细列举了辅导员可参与的课题项目,系统梳理了各类课题的申报渠道与特点,为大家绘制了一幅清晰的“科研地图”。在“课题申报经历”模块,他深入阐述了如何在反复打磨中精准定位问题、在持续学习中优化研究设计的“破茧”过程。最后,通过对典型成功案例的深度剖析,他详细讲解了课题标题的命名逻辑与结构安排、近年项目申报的热点与关键词、“一体两翼”的课题立项趋势,以及学生工作品牌项目的四大核心导向与三大显著特点。
“深耕、破茧、致远”三部曲,不仅是个人科研之路的总结,更是一种工作方法论的凝练。“深耕”是基础,要求辅导员扎根工作实践,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真问题;“破茧”是关键,意味着勇于挑战自我舒适区,在理论学习和方法创新上寻求突破;“致远”是目标,旨在通过科研反哺育人实践,提升工作的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最终赋能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个人与事业的共同长远发展。
接下来,学院将持续加大对“头雁领航”辅导员工作室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辅导员成长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科研赋能、搭建交流平台、优化激励机制,推动整个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审稿 崔海英)